close

一緊張就拉肚子?吃飽飯,上腹即隱隱作痛?一周都沒有排便?當心!別把它們視為小毛病,這些都是腸胃向你發出抗議的警訊。主司消化吸收的腸胃道,是打造健康身體的鑰匙,除了做好體內環保、強化消化機能外,若能透過禪修,來協調身心,則可由內而外,全面淨化身心靈。

 

文/曹麗蕙、高毓霠   攝影/徐文峰

 

【 保 健 篇 】

腸胃更健康 身心靈著手

《案例一》何娟是個高三生,每天長時間坐在教室聽課,補習時常買油炸速食裹腹,一周難得吃到蔬果,最近發現自己排便不順暢,便秘問題一再困擾她,讓她總覺得自己有「滿肚子宿便」,課業壓力加上腸胃不順,使得她的情緒更加焦慮。 《案例二》陳明是位在竹科工作的主管,每天繁忙的工作,讓他三餐無法定時定量,有空吃飯時,即狼吞虎嚥,暴飲暴食,長期下來,上腹疼痛現象愈來愈明顯,等到就醫後發現,他得到了胃潰瘍。

 

  

  台灣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免疫學博士、台大醫院口腔內科主治醫師孫安迪直言:「食物為人類生存的關鍵,是營養、能量的來源,因此消化系統肩負重責大任,腸胃道機能自然對人體免疫力有重要影響。」他表示,腸胃道消化系統除了中樞神經系統和自律神經系統外,還受腸壁內神經叢的局部反射調節,具有相對獨立性,故有第三個腦:「腸腦(gut brain)」之稱。此外,腸道是全身最大的免疫器官,如人體腸子的長度=1個成人身高╳4,1公克重量的腸子中,即有1百萬個淋巴球。此外,人體每天會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,當中有60%會集中消化道。

  他補充道,身體有一重要的調節網絡:「神經→免疫→內分泌」網絡,彼此互相影響。健全腸胃道消化系統是調節免疫力的重要措施,而免疫力能夠透過「神經→免疫→內分泌」網絡影響神經與內分泌系統,自然也能反饋消化系統,使其更為健全,而成為一個人體自體的保健循環。

  整個消化道的微生物有300~500種之多,保持菌群平衡是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的關鍵。孫安迪指出,整個消化道(從口腔-腸胃)有100兆的細菌,最大的一叢是集中在大腸,其含菌數量(以1公克的糞便計算)大約為1011~1012個/公克。

  益菌對腸道健康為何舉足輕重?孫安迪表示,腸道菌群可粗分為益生菌群(簡稱有益菌)與致病菌群、條件致病菌群(簡稱有害菌)。由於有益菌能抑制有害菌過度增殖,讓有害菌容易排出;也會抑制人體的前致癌物,讓腸道黏膜有好的屏障與刺激作用。

  要讓有益菌發揮功效,腸道菌群數量必須平衡。只要維持有益菌和有害菌數量在一定比值上(平衡狀態),腸道就能保持健康。

  什麼情況會影響腸道菌群變化?孫安迪指出,精神緊張、情緒壓力、吃的食物突然有變化(太甜、太黏、太硬等)、飢餓好幾天、致病物入侵、大量用抗生素、高山症、年齡變化,或其他因素,如常灌腸、使用胃腸道興奮劑、放療、化療、生理傷害手術、酗酒等,都可能使讓腸道菌群改變。因此,他強調,想要「腸」保健康,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是重要主軸。

  除了身體的平衡外,整體身心靈的和諧才是健康養生根本之道。孫安迪表示,欲感知宇宙與大自然的訊息、能量,必先活化通暢經絡系統,才能讓腦功能開啟,接收先天之 。他指出,由靈的層次帶動身體的經絡運行,透過氣功、禪修、呼吸吐納等方法,讓能量增強、平衡,使經絡慢慢通暢,細胞活性與氣血循環各方面改善後,進一步向上啟發腦功能,以得通徹智慧,向下讓「神經→免疫→內分泌」網絡平衡,身體自然健康無病。

  如何從身心靈全方位調控,來「健腸護胃」呢?孫安迪強調,建立良好的日常習慣,是養好胃腸的基礎。

  飲食:每天的食物,蔬(三份)果(二份)至少要佔十份食物中的五份以上。熱量的分布:早餐30%、午餐40%、晚餐30%。要多攝取讓有益菌增加的蔬果,如十字花科的蔬菜、甘藍菜、柑橘類、奇異果、蔥蒜類等食物。

  排便:歐洲曾做過一項研究,非洲人因攝取足夠纖維質,排便量夠,因此罹患直結腸癌的人數低。他建議國人,最好每天能養成排便習慣,而排便與蔬果、有益菌、水份的攝取量,以及適當運動有關。

  睡眠:要睡對時段,11點前要上床,5點後再起床,中午最好挪出半小時午休。充足睡眠很重要,因白天消耗能量,晚上要儲備能量,人體細胞因新陳代謝有破損,需利用晚上睡覺時要大幅度修補。

  孫安迪還建議,人類要多接觸大自然,空氣中有很多負離子、芬多精,有助自律神經的平衡、調節。而透過音樂、閱讀、運動、瑜伽、按摩、冥想、氣功、禪修等方式,將能整體提升身、心、靈層次,當「神經→免疫→內分泌」網絡平衡,腸胃道機能也能更健康。

 

【 中 醫 篇 】

按摩穴道 常保腸胃健康

 

長期吃冰品、冷飲,會對腸胃消化造成負擔。

  從中醫的五行學說來看,脾(胃)屬土,能化生萬物,為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,對應現代醫學,是指整個消化系統,因此顧好脾胃,讓脾氣調達,即能讓身體吸收必須的能量、營養,維持生命運作,才能生機盎然。

  駿琳大直中醫診所院長黃建榮表示,飲食與腸胃密切相連,必須審視平日飲食習慣,方可調理腸胃功能;此外,傳統中醫視人體為一個小宇宙,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有相對應的關係,要整體觀之,調節情志,平衡各臟腑間的功能,才可增進身體健康。

 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:(肝)木生火,(心)火生土,(脾)土生金,(肺)金生水,(腎)水生木。相剋的規律為:木剋土,土剋水,水剋火,火剋金,金剋木。

  由相互滋生的關係來看,心火生脾土,心之陽熱可以溫運脾陽,若心肺功能佳,消化系統自然好;若以相互剋制的角度視之,肝木剋脾土,一旦肝氣鬱結,會產生脾氣壅滯、脘腹脹痛、食減等情況。

  黃建榮指出,消化不良是許多腸胃疾病患者共有的病症,就中醫辨證論治理論,各有不同的分型:例如「食積」是因暴飲暴食所引起;消化性潰瘍造成空腹時長時間疼痛,稱之為「血淤症」。飲食上無法定時定量,再加上本身腸胃消化功能低下、食慾不振的人是為「虛症」。

  另外,如前所言,脾主思,肝木剋脾土,若情緒緊張、壓力過大,同樣會造成腸胃功能性障礙,中醫稱之「氣滯症」。

  台灣屬南方省份,江南瘴癘地,夏季氣候溼熱,食品易腐,細菌繁殖及傳染速率快,因此國人夏日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,是吃到不潔食物所引起急性腸胃炎,就中醫的觀點,此屬於「胃熱症」。

  相對地,炎炎夏天,民眾都喜歡大快朵頤冰品,或牛飲冷飲,讓胃部的冷熱不協調,長期下來亦有損腸胃功能,會造成所謂的「胃寒症」。

  對此,黃建榮笑問:「當你把手放在冰箱中3分鐘,會不會受不了?」他解釋,中醫強調陰陽平衡,吃冰品就像把胃泡在冰箱中一樣,瞬間使腸胃降溫10~20。C,會讓胃部壓力過大,無法適時蠕動。若時常進食冷飲冰品,或一些酸辣、刺激的食物,即會對腸胃消化造成負荷。

  除了從飲食、情緒上調整改善外,中醫一向主張以保健養生法來預防疾病,而一些與腸胃道相關的穴位,只要了解正確的按法,及相對應的穴道療效,可舒緩腸胃不適,不失為平日自我保健的良方。

  黃建榮指出,中國醫學認為人體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,經由解剖學的分類,將內部臟器大體上分成五臟六腑,彼此之間透過經絡緊密的聯繫。

  且古人的經絡系統與現代醫學的血液循環、神經系統具相同的走向,同樣的,穴位位置也通常在神經、血管或是肌肉的運動神經上。保健腸胃的穴位選擇,可依據腸胃的辨證而不同,其中最常用的穴位,依次為足三里、天樞穴、氣海穴。

 

【 飲 食 篇 】

愛腸胃的飲食7原則

 

  到底要怎麼吃、吃什麼,才能做好平時的腸胃保健?除了棄絕高熱量、高油脂、高糖的飲食內容,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(五穀根莖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蛋豆魚肉類、奶類、油脂類)外,正確的用餐習慣,更有助於腸胃養生。

  駿琳大直中醫診所院長黃建榮提出日常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:

1.細嚼慢嚥、定時定量,切勿暴飲暴食。「吃到飽」的自助餐廳,常使民眾產生「要吃夠本」的心態而過度進食,但每人的食量畢竟有限,吃太多反倒會造成腸胃不必要的負荷。另外,若咀嚼不夠細,囫圇吞食,會使得食物和胃酸接觸的面積不夠大,胃在做磨的動作時,就可能不夠完整,而造成消化不良。

2.保持良好的用餐氣氛。情緒低落與緊張的心情,會嚴重影響消化液分泌,造成腸胃脹氣。

3.注意飲食衛生與養成飯前洗手習慣。此舉可避免誤食不潔食物,引起急性腸胃炎。

4.不要常吃生冷食物,尤其是冷飲。冰冷飲品一入口,會瞬間使食道至胃之間的正常細胞體溫凍結,影響功能正常運作。

5.避免過分食用辛辣食物。正常的皮膚與損傷的皮膚塗上辣椒,造成的效果截然不同,如果腸胃已經不健康,又遭受刺激,胃部一定會發出疼痛的警訊。

6.飯後宜緩和地散步,避免劇烈運動。

7.如果飲食中蔬菜攝取量太少,一定要從飯後水果補充纖維質以預防便秘。

  台北榮總營養部營養師林明潔表示,當消化道器官出現問題,消化食物的能力及營養素的利用受到影響時,患者的飲食營養攝取需給予特別的關注與處理,在食譜的設計上,就應該採取低油、高纖、低渣的烹調原則,讓消化系統恢復健康。

「坊間都建議便秘患者,多補充高纖蔬果,然而若補充的方式不對,不一定能達到效果。」林明潔笑著表示,很多便秘的女性患者,其實青菜與水份攝取足夠,且為了怕胖,還以少油的燙青菜為首選,卻依然發生排便不順的情形。「這是因為大部份葉菜類的食物,都是屬於非水溶性的膳食纖維,若沒有適當的油脂,反而會使得腸道不夠潤滑,無法把消化的渣渣排出去,甚至會塞得更利害。」

  因此,林明潔指出,想要改善便秘的症狀,飲食採高纖原則是正確的,但除了非水溶性的高纖蔬菜外,一些水溶性的蔬果,在日常生活中,也要均衡補充攝取,才有利排便通暢。她強調,最怕患者聽到什麼食物對改善症狀有益,就在一餐中大量攝取。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在食譜餐點中,適量安插、搭配,接著觀察身體的排便狀況來增減、修正,以養成為自己飲食與健康負責的態度。

  林明潔表示,如果患者有嚴重腹瀉問題,盡量讓腸胃道休息,先從最單純的米湯(不要太濃稠)開始進食,再觀察腸胃與下次排便的情形,若腹瀉症狀有改善,再慢慢搭配低渣食物,但以「不油」為原則,之後漸進到正常飲食。此外,由於高纖維的青菜會刺激腸胃蠕動,不建議在腹瀉時攝取。

  林明潔指出,當上消化道(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)發生了潰瘍或急性發炎症狀時,在調養時期,應以清淡低油的飲食為原則,且要少量多餐、細嚼慢嚥。因為油炸食物較難消化,而太鹹甜酸辣的烹調,會刺激胃酸分泌,均應避免。

  林明潔與黃建榮特別針對腸胃道不適的患者,推薦三道食譜與一道保健茶飲,讓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中,透過自然食療來「保腸健胃」。

 

【 禪 修 篇 】

禪坐練呼吸 最天然整腸健胃之法


  每個人都擁有自癒能力,可以作為健康的預防養生之法。我國自古就有冥想、氣功鍛鍊的方法來養生,更甚者是透過禪坐來達到身心一統。

  在強調調身、調心、調息過程中,使神經系統放鬆、穩定情緒,達到精神情緒的平衡,並促使大腦功能區互相協調。此時身心狀況獲得一種平和穩定狀態,會使得唾液分泌增多,腸胃道蠕動增多,胃排空時間相對縮短,食慾旺盛,能強化營養免疫的能力。

  腹部至少有九條經脈通過,分別是兩邊對稱的胃經、脾經、腎經、肝經與中央的任脈。其中脾經與胃經是後天之本,主管消化與營養。當我們藉由腹部呼吸來調息,可以使心跳減慢,並促進二氧化碳大量排出,以納入大量氧氣,讓厭氧的病態細胞無法存活。

  一般而言,透過禪定的力量,藉由腹部呼吸的煉氣,乃至內氣磁場,促進血液循環,能活化體內細胞,增強免疫力作用。透過禪定強化免疫力,能自行改善體質,以增進身體健康。

  每個人在腹部都有一股先天之 (即身體本有之氣)當我們利用腹部呼吸把空氣吸入體內與先天之炁會合,久而久之,先天之炁會愈來愈強,這股生命能量會自動補充到各器官、組織、細胞,維持正常運作。


  透過禪坐養氣,以最自然、最健康,以呼吸來養生,促進血液循環,強化器官機能。禪修後,能夠加強身體系統的功能,也自然的將體內的濁氣往下,而比較清淨的氣就往上提升,慢慢形成一個好的循環。

 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:「一個人生病,有內在與外在的因素,內在因素指的是身體裡面各器官組織的退化,外在因素則是細菌入侵。細菌侵入體內,包括了呼吸、飲食,以及皮膚的感染。尤其是肛門,一定要用水沖洗,有很多老年人的大腸癌就是從那裡開始。」

  所以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,每天早上起來就一定要排便,並且養成習慣。不要讓停留體內的這些污濁之物再回收,最好在排便後,能夠用水沖一沖。

(全文請詳見禪天下雜誌 NO.86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一紧张就拉肚子?吃饱饭,上腹即隐隐作痛?一周都没有排便?当心!别把它们视为小毛病,这些都是肠胃向你发出抗议的警讯。主司消化吸收的肠胃道,是打造健康身体的钥匙,除了做好体内环保、强化消化机能外,若能透过禅修,来协调身心,则可由内而外,全面净化身心灵。 

 

/曹丽蕙、高毓霠   摄影/徐文峰

 

【 保 健 篇 】

肠胃更健康 身心灵着手

《案例一》何娟是个高三生,每天长时间坐在教室听课,补习时常买油炸速食裹腹,一周难得吃到蔬果,最近发现自己排便不顺畅,便秘问题一再困扰她,让她总觉得自己有「满肚子宿便」,课业压力加上肠胃不顺,使得她的情绪更加焦虑。 《案例二》陈明是位在竹科工作的主管,每天繁忙的工作,让他三餐无法定时定量,有空吃饭时,即狼吞虎咽,暴饮暴食,长期下来,上腹疼痛现象愈来愈明显,等到就医后发现,他得到了胃溃疡。

 

  

  台湾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免疫学博士、台大医院口腔内科主治医师孙安迪直言:「食物为人类生存的关键,是营养、能量的来源,因此消化系统肩负重责大任,肠胃道机能自然对人体免疫力有重要影响。」他表示,肠胃道消化系统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自律神经系统外,还受肠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调节,具有相对独立性,故有第三个脑:「肠脑(gut brain)」之称。此外,肠道是全身最大的免疫器官,如人体肠子的长度=1个成人身高╳41公克重量的肠子中,即有1百万个淋巴球。此外,人体每天会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,当中有60%会集中消化道。

  他补充道,身体有一重要的调节网络:「神经免疫内分泌」网络,彼此互相影响。健全肠胃道消化系统是调节免疫力的重要措施,而免疫力能够透过「神经免疫内分泌」网络影响神经与内分泌系统,自然也能反馈消化系统,使其更为健全,而成为一个人体自体的保健循环。

  整个消化道的微生物有300500种之多,保持菌群平衡是促进消化系统健康的关键。孙安迪指出,整个消化道(从口腔-肠胃)有100兆的细菌,最大的一丛是集中在大肠,其含菌数量(以1公克的粪便计算)大约为10111012个/公克。

  益菌对肠道健康为何举足轻重?孙安迪表示,肠道菌群可粗分为益生菌群(简称有益菌)与致病菌群、条件致病菌群(简称有害菌)。由于有益菌能抑制有害菌过度增殖,让有害菌容易排出;也会抑制人体的前致癌物,让肠道粘膜有好的屏障与刺激作用。

  要让有益菌发挥功效,肠道菌群数量必须平衡。只要维持有益菌和有害菌数量在一定比值上(平衡状态),肠道就能保持健康。

  什么情况会影响肠道菌群变化?孙安迪指出,精神紧张、情绪压力、吃的食物突然有变化(太甜、太粘、太硬等)、饥饿好几天、致病物入侵、大量用抗生素、高山症、年龄变化,或其他因素,如常灌肠、使用胃肠道兴奋剂、放疗、化疗、生理伤害手术、酗酒等,都可能使让肠道菌群改变。因此,他强调,想要「肠」保健康,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是重要主轴。

  除了身体的平衡外,整体身心灵的和谐才是健康养生根本之道。孙安迪表示,欲感知宇宙与大自然的讯息、能量,必先活化通畅经络系统,才能让脑功能开启,接收先天之 。他指出,由灵的层次带动身体的经络运行,透过气功、禅修、呼吸吐纳等方法,让能量增强、平衡,使经络慢慢通畅,细胞活性与气血循环各方面改善后,进一步向上启发脑功能,以得通彻智慧,向下让「神经免疫内分泌」网络平衡,身体自然健康无病。

  如何从身心灵全方位调控,来「健肠护胃」呢?孙安迪强调,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,是养好胃肠的基础。

  饮食:每天的食物,蔬(三份)果(二份)至少要占十份食物中的五份以上。热量的分布:早餐30%、午餐40%、晚餐30%。要多摄取让有益菌增加的蔬果,如十字花科的蔬菜、甘蓝菜、柑橘类、奇异果、葱蒜类等食物。

  排便:欧洲曾做过一项研究,非洲人因摄取足够纤维质,排便量够,因此罹患直结肠癌的人数低。他建议国人,最好每天能养成排便习惯,而排便与蔬果、有益菌、水份的摄取量,以及适当运动有关。

  睡眠:要睡对时段,11点前要上床,5点后再起床,中午最好挪出半小时午休。充足睡眠很重要,因白天消耗能量,晚上要储备能量,人体细胞因新陈代谢有破损,需利用晚上睡觉时要大幅度修补。

  孙安迪还建议,人类要多接触大自然,空气中有很多负离子、芬多精,有助自律神经的平衡、调节。而透过音乐、阅读、运动、瑜伽、按摩、冥想、气功、禅修等方式,将能整体提升身、心、灵层次,当「神经免疫内分泌」网络平衡,肠胃道机能也能更健康。

 

【 中 医 篇 】

按摩穴道 常保肠胃健康

 

长期吃冰品、冷饮,会对肠胃消化造成负担。

  从中医的五行学说来看,脾(胃)属土,能化生万物,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对应现代医学,是指整个消化系统,因此顾好脾胃,让脾气调达,即能让身体吸收必须的能量、营养,维持生命运作,才能生机盎然。

  骏琳大直中医诊所院长黄建荣表示,饮食与肠胃密切相连,必须审视平日饮食习惯,方可调理肠胃功能;此外,传统中医视人体为一个小宇宙,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相对应的关系,要整体观之,调节情志,平衡各脏腑间的功能,才可增进身体健康。

 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:(肝)木生火,(心)火生土,(脾)土生金,(肺)金生水,(肾)水生木。相克的规律为: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

  由相互滋生的关系来看,心火生脾土,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,若心肺功能佳,消化系统自然好;若以相互克制的角度视之,肝木克脾土,一旦肝气郁结,会产生脾气壅滞、脘腹胀痛、食减等情况。

  黄建荣指出,消化不良是许多肠胃疾病患者共有的病症,就中医辨证论治理论,各有不同的分型:例如「食积」是因暴饮暴食所引起;消化性溃疡造成空腹时长时间疼痛,称之为「血淤症」。饮食上无法定时定量,再加上本身肠胃消化功能低下、食欲不振的人是为「虚症」。

  另外,如前所言,脾主思,肝木克脾土,若情绪紧张、压力过大,同样会造成肠胃功能性障碍,中医称之「气滞症」。

  台湾属南方省份,江南瘴疠地,夏季气候湿热,食品易腐,细菌繁殖及传染速率快,因此国人夏日最常见的肠胃道疾病,是吃到不洁食物所引起急性肠胃炎,就中医的观点,此属于「胃热症」。

  相对地,炎炎夏天,民众都喜欢大快朵颐冰品,或牛饮冷饮,让胃部的冷热不协调,长期下来亦有损肠胃功能,会造成所谓的「胃寒症」。

  对此,黄建荣笑问:「当你把手放在冰箱中3分钟,会不会受不了?」他解释,中医强调阴阳平衡,吃冰品就像把胃泡在冰箱中一样,瞬间使肠胃降温1020C,会让胃部压力过大,无法适时蠕动。若时常进食冷饮冰品,或一些酸辣、刺激的食物,即会对肠胃消化造成负荷。

  除了从饮食、情绪上调整改善外,中医一向主张以保健养生法来预防疾病,而一些与肠胃道相关的穴位,只要了解正确的按法,及相对应的穴道疗效,可舒缓肠胃不适,不失为平日自我保健的良方。

  黄建荣指出,中国医学认为人体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,经由解剖学的分类,将内部脏器大体上分成五脏六腑,彼此之间透过经络紧密的联系。

  且古人的经络系统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、神经系统具相同的走向,同样的,穴位位置也通常在神经、血管或是肌肉的运动神经上。保健肠胃的穴位选择,可依据肠胃的辨证而不同,其中最常用的穴位,依次为足三里、天枢穴、气海穴。

 

【 饮 食 篇 】

爱肠胃的饮食7原则

 

  到底要怎么吃、吃什么,才能做好平时的肠胃保健?除了弃绝高热量、高油脂、高糖的饮食内容,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(五谷根茎类、蔬菜类、水果类、蛋豆鱼肉类、奶类、油脂类)外,正确的用餐习惯,更有助于肠胃养生。

  骏琳大直中医诊所院长黄建荣提出日常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:

1.细嚼慢咽、定时定量,切勿暴饮暴食。「吃到饱」的自助餐厅,常使民众产生「要吃够本」的心态而过度进食,但每人的食量毕竟有限,吃太多反倒会造成肠胃不必要的负荷。另外,若咀嚼不够细,囫囵吞食,会使得食物和胃酸接触的面积不够大,胃在做磨的动作时,就可能不够完整,而造成消化不良。

2.保持良好的用餐气氛。情绪低落与紧张的心情,会严重影响消化液分泌,造成肠胃胀气。

3.注意饮食卫生与养成饭前洗手习惯。此举可避免误食不洁食物,引起急性肠胃炎。

4.不要常吃生冷食物,尤其是冷饮。冰冷饮品一入口,会瞬间使食道至胃之间的正常细胞体温冻结,影响功能正常运作。

5.避免过分食用辛辣食物。正常的皮肤与损伤的皮肤涂上辣椒,造成的效果截然不同,如果肠胃已经不健康,又遭受刺激,胃部一定会发出疼痛的警讯。

6.饭后宜缓和地散步,避免剧烈运动。

7.如果饮食中蔬菜摄取量太少,一定要从饭后水果补充纤维质以预防便秘。

  台北荣总营养部营养师林明洁表示,当消化道器官出现问题,消化食物的能力及营养素的利用受到影响时,患者的饮食营养摄取需给予特别的关注与处理,在食谱的设计上,就应该采取低油、高纤、低渣的烹调原则,让消化系统恢复健康。

「坊间都建议便秘患者,多补充高纤蔬果,然而若补充的方式不对,不一定能达到效果。」林明洁笑着表示,很多便秘的女性患者,其实青菜与水份摄取足够,且为了怕胖,还以少油的烫青菜为首选,却依然发生排便不顺的情形。「这是因为大部份叶菜类的食物,都是属于非水溶性的膳食纤维,若没有适当的油脂,反而会使得肠道不够润滑,无法把消化的渣渣排出去,甚至会塞得更利害。」

  因此,林明洁指出,想要改善便秘的症状,饮食采高纤原则是正确的,但除了非水溶性的高纤蔬菜外,一些水溶性的蔬果,在日常生活中,也要均衡补充摄取,才有利排便通畅。她强调,最怕患者听到什么食物对改善症状有益,就在一餐中大量摄取。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食谱餐点中,适量安插、搭配,接着观察身体的排便状况来增减、修正,以养成为自己饮食与健康负责的态度。

  林明洁表示,如果患者有严重腹泻问题,尽量让肠胃道休息,先从最单纯的米汤(不要太浓稠)开始进食,再观察肠胃与下次排便的情形,若腹泻症状有改善,再慢慢搭配低渣食物,但以「不油」为原则,之后渐进到正常饮食。此外,由于高纤维的青菜会刺激肠胃蠕动,不建议在腹泻时摄取。

  林明洁指出,当上消化道(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肠)发生了溃疡或急性发炎症状时,在调养时期,应以清淡低油的饮食为原则,且要少量多餐、细嚼慢咽。因为油炸食物较难消化,而太咸甜酸辣的烹调,会刺激胃酸分泌,均应避免。

  林明洁与黄建荣特别针对肠胃道不适的患者,推荐三道食谱与一道保健茶饮,让民众可以从日常生活中,透过自然食疗来「保肠健胃」。

 

【 禅 修 篇 】

禅坐练呼吸 最天然整肠健胃之法


  每个人都拥有自愈能力,可以作为健康的预防养生之法。我国自古就有冥想、气功锻炼的方法来养生,更甚者是透过禅坐来达到身心一统。

  在强调调身、调心、调息过程中,使神经系统放松、稳定情绪,达到精神情绪的平衡,并促使大脑功能区互相协调。此时身心状况获得一种平和稳定状态,会使得唾液分泌增多,肠胃道蠕动增多,胃排空时间相对缩短,食欲旺盛,能强化营养免疫的能力。

  腹部至少有九条经脉通过,分别是两边对称的胃经、脾经、肾经、肝经与中央的任脉。其中脾经与胃经是后天之本,主管消化与营养。当我们藉由腹部呼吸来调息,可以使心跳减慢,并促进二氧化碳大量排出,以纳入大量氧气,让厌氧的病态细胞无法存活。

  一般而言,透过禅定的力量,藉由腹部呼吸的炼气,乃至内气磁场,促进血液循环,能活化体内细胞,增强免疫力作用。透过禅定强化免疫力,能自行改善体质,以增进身体健康。

  每个人在腹部都有一股先天之 (即身体本有之气)当我们利用腹部呼吸把空气吸入体内与先天之炁会合,久而久之,先天之炁会愈来愈强,这股生命能量会自动补充到各器官、组织、细胞,维持正常运作。


  透过禅坐养气,以最自然、最健康,以呼吸来养生,促进血液循环,强化器官机能。禅修后,能够加强身体系统的功能,也自然的将体内的浊气往下,而比较清净的气就往上提升,慢慢形成一个好的循环。

  悟觉妙天禅师开示:「一个人生病,有内在与外在的因素,内在因素指的是身体里面各器官组织的退化,外在因素则是细菌入侵。细菌侵入体内,包括了呼吸、饮食,以及皮肤的感染。尤其是肛门,一定要用水冲洗,有很多老年人的大肠癌就是从那里开始。」

  所以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,每天早上起来就一定要排便,并且养成习惯。不要让停留体内的这些污浊之物再回收,最好在排便后,能够用水冲一冲。

(全文请详见禅天下杂志 NO.86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ederica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